Sunday, June 7, 2009

约翰一书释经讲道

认识生命之道
约翰一书释经讲道 - Paster Daniel Sun

《约翰壹书》背景简介:
一、作者
使徒约翰

二、写作日期
主后85-95年间写成。本书信是约翰晚年所作。

三、写作地点
以弗所

四、写作背景
公元第一世纪末,教会受到诺斯底主义的搅扰,这使基督徒的纯正信仰和圣洁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诺斯底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认为物质是低层的东西,是罪恶及痛苦的源头,所以,婚姻及生育都属于撒旦,信徒不可以吃肉;他们也认为肉身既属乎物质,神绝不可能道成肉身,基督的肉身是属灵界的幻影,这就是幻影说的由来。

另外克林妥主义(Cerinthus)的异端认为耶稣与基督完全是分开的,耶稣是人,基督是更高的灵,当耶稣受洗时基督的灵降在他身上;当他在十字架钉死之前,基督的灵就离开了他。使徒约翰的书信就是要指出这些异端的谬误(约1:14,20:31;约壹2:22,4:2、15,5:1、5、6;约贰7)。建立纯正的基督论。

因着对基督论的模糊不清,约翰写了约翰壹书,清楚地阐明基督就是真道、真光和真爱,真道、真光和真爱也都是从基督而来。为了更正这些错误的教导,继约翰之后也有很多的初期教会的教父对基督论进行过很多次的信仰宣告,一直到公元451年的迦克敦会议更是对基督论发表了系统全面地看法,这个信仰宣告成为了以后教会信仰基督的基本规范。这个关于基督论的宣告就是相信耶稣基督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耶稣基督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有理性的灵魂及身体;所以从神性的角度说,耶稣基督与天父的神性是一致的,从人性的角度说,耶稣基督除了没有犯罪以外,祂在所有其它的事情上都是与我们人类一样的。神人二性,没有混淆、没有改变、没有区分、没有分离,神人二性并没有因为合一而废除,依然保持着各有的特质,但神人二性也没有将基督分成二个人,祂依然是独一的救主耶稣基督。


五、写作对象
从书信本身所给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确定收信人的一些基本资料。
1、收信人是基督徒。
2、收信人和约翰很熟悉。(二1、12、13、18、28)
3、收信人正面对着异端的威胁和搅扰。(二18-19)这些错误基本上是关于基督论方面的错误。

背景资料链接

背景一

背景二

背景三

好牧人有声网站





第一讲
约翰一书1:1-4


1. 论到太初就已经存在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亲眼所看见,仔细观察过,亲手摸过的;
2. 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见过了,现在也作见证,并且向你们宣扬这本来与父同在,又向我们显现过的永远的生命。
3. 我们把所看见所听见的向你们宣扬,使你们也可以和我们心灵相通。我们是与父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心灵相通的。
4. 我们写这些事,是要使我们的喜乐充足。


一、生命之道的源头1

约翰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论到“生命之道”,这里的“生命之道”和约翰福音的“道”是不同的,这里所论到的“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 是指生命的信息,也就是说这里的道指出了道的内容,在这里道的内容就是生命;而约翰福音所论的“道”是对耶稣的称呼,是三位一体神的其中一个位格。

二、生命之道的传播2

本节中使徒所传的“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是指耶稣,这位耶稣带来了拯救,因他就是那生命的源头;这位耶稣带来了盼望,因他就是生命的永恒。本书中所谈的生命是指一种属灵的特质,并不是生命的长短。
使徒把亲眼所看见、所听见,亲自经历过的这个关于耶稣的拯救和盼望的信息传播出去,为这永恒的道—耶稣基督做美好的见证。我们今天也当把我们所经历的真实信仰和耶稣基督的福音传扬出去,对我们周围以至更多的人做见证。这里支持生命之道的传播重要的是自己亲眼见闻和亲自的经历。

三、生命之道的果效3-4

相交:分享、共通、合伙的意思。生命之道的果效就是产生出人与神的美好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团契和我们因此而有的喜乐之心。


请大家思想与回答以下问题并且把你的看法,疑问与答案上载到论坛(Comment forum)上。孙传道与大锅会回应你的答案。

星期三我会给大家电邮1-4节的参考资料。要获得资料的弟兄姐妹请电邮paulyap826@gmail.com


讨论问题

一、你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多少?

二、约翰壹书中所提到的“生命之道”是什么意思?他对整本约翰壹书有何影响?

三、请读第2节,思考我们今天怎样传扬二千年前被使徒亲眼见过和亲手摸过的生命之道,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救恩。

四、请读3-4节,思想我们信了耶稣之后我们的关系网络有哪些的改变?

五、用自己的话分享你对神人二性的认识。

六、你认为幻影说(诺斯底主义)为什么对于我们的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
提示:若幻影说是真实的,那么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还有意义吗?

6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一、你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多少?
上周的“轩情”有介绍了。

二、约翰壹书中所提到的“生命之道”是什么意思?他对整本约翰壹书有何影响?

生命之道是指上帝的话语,思想,表达生命的内容,要素,性质;是福音的另一中说法。对本书的影响是让信徒知道这个福音是又真又活的。


三、请读第2节,思考我们今天怎样传扬二千年前被使徒亲眼见过和亲手摸过的生命之道,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救恩。

我们单单传上帝的救恩和无私的爱。 不要只传今生的见证。

四、请读3-4节,思想我们信了耶稣之后我们的关系网络有哪些的改变?

我们的朋友是正直的,我们不愿意和不良嗜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完全信靠上帝。以赛亚书2章22节说:“你们不要倚靠世人,他的鼻孔里只有一口气息,他实在算得什么呢?”我们教会的弟兄姐妹因着上帝的爱相聚,各个肢体彼此配搭,建立。

五、用自己的话分享你对神人二性的认识。

出埃及记三章14节说---我是‘自有永有者’。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耶稣有神性是和天父一样的。人性是和我们一样有人的软弱和脾气,但是从来不犯罪。

六、你认为幻影说(诺斯底主义)为什么对于我们的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

提示:若幻影说是真实的,那么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还有意义吗?

如果是真实的,我们就不要信靠上帝,因为魔鬼也会弄神迹的。

黄同学

Anonymous said...

1。约翰所以写这封书信,明显是因为当时教会正在面对异端邪说的冲击。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在传播。这也正如保罗所说的与非血气的争战。我们是与空中掌权者争战,也就是与魔鬼对抗。这也恰恰是现今教会所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成人主日学对初信者非常的重要。

2。生命之道就是基督里的生命在我们的里面,以基督的心为心,有永生的确据。约翰壹书强调这生命之道成为光照在我们心里,与黑暗分开。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光”就是这个意思。

国际大嘴

Anonymous said...

有几个问题要题出。

1。使徒约翰在一开始就强调他与基督的接触与经历,成为他有力的见证。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传福音时强调自己与神的经历呢?

2。经历的确能加强我们的信心。若没有特别的经历,那我们是不是会经不起试探与考验?

3。我们应不应该去追求与神的经历,象一些教会的医治大会等?

国际大嘴

Anonymous said...

回应国际大嘴

1。使徒约翰在一开始就强调他与基督的接触与经历,成为他有力的见证。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传福音时强调自己与神的经历呢?

我们在传福音时首先要强调福音的本身,“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参:林前十五3-4)约翰在一开始之所以要强调他与基督的接触与经历,是要证明基督就是生命之道;同样,我们在传福音时,强调与神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福音的大能,证明我们所传的福音是真实的福音,是我们所能够亲身经历的。

2。经历的确能加强我们的信心。若没有特别的经历,那我们是不是会经不起试探与考验?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谓特别的经历,特别的经历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特别。能够加强我们信心的经历,是以圣经为根本、以福音为基础的经历,是生命改变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会成为我们面对试探和考验的鼓励。但真正让我们可以面对考验或战胜试探的力量,是那位住在我们里面,引导我们并帮助我们的圣灵。

3。我们应不应该去追求与神的经历,象一些教会的医治大会等?

我们应该追求与神的经历,但不是医治大会所强调的经历。我们所追求的经历,是从黑暗进入光明的经历,是从污秽走向圣洁的经历,是从远离神的“浪子”到亲近神的“儿女”的经历。象医治大会这种的经历,如:疾病被医治、难处被解决等等,这属于神的恩典,也属于神的主权,不是我们开医病大会或什么大会就可以获得的,而且这样的经历在人的潜能或魔鬼本身也可能发生;而生命改变,追求圣洁的生活;与神建立关系,讨神的喜悦;这些是人的潜能或魔鬼的本身不能成就的。



小弟兄

Anonymous said...

很感谢小弟兄的回应,回答得很好,让我上了一课。

国际大嘴

Anonymous said...

感谢小弟兄的回应,让我上了一课。

国际大嘴